昆明旅游——操作一日游还需完善
水上、路上的游,没签合同也没保险的游客们,总觉得心里没底。
购物是旅游行程中的重点。
一日游作为一种简单灵活的出行方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小长假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利用周末到附近村镇进行一日游或休闲游,这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目前昆明周边的一日游主要有石林与九乡两条线,记者刚好获悉最近九乡一日游在做优惠活动,于是致电进行询问,做一次暗访来了解目前昆明一日游的状况。
亟须完善之处 保险与合同,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提前一天打电话咨询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的回答倒是很干脆:只要次日人到就行了,身份证之类的一概不需要。而当记者提起是否有相关保险的时候,对方回答一日游没有保险,并说任何一家都没有。
次日预计8点出发,记者提前15分钟到锦华酒店附近给负责人打电话,之后就被带至一辆有些陈旧的依维柯旁,认识了当天带团的导游小张。
在小张收团费的时候,记者问到有没有新版旅游合同时,导游说现在没有,不过之后会有。而面对记者再次追问是新版还是旧版、具体什么时候可以签等问题时,导游小张已经非常不耐烦了,强调说“没有,没有旅游合同。”
当天,记者也询问了几个同去九乡的其他旅行团,团队中的游客都表示没有签什么合同也没有保险。有些游客还是第二次到九乡来,对这种没合同没保险的现象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游客觉得记者过于谨慎,表示“一天而已。”、“玩玩就回去了,签什么合同嘛。”、“从没听说过。”
●小记评点
其实旅游合同和保险不仅对游客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对导游甚至是旅行社来说,也是一种保证。但由于一日游行程短时间少,让人忽视了合同和保险这些必须保证,又加上游客灵活性大,决定去才会出现在乘车点,导致一日游参团方式散乱——依照当天出行人数决定派出小车或大巴,更没有身份证登记等常规流程。也正是基于这个情况,当天的出发时间已经比预计时间晚了半小时。
部分景点 捐助过于商业化
岩泉寺是九乡之旅途经的第一个景点,恰逢寺内在做活动,游人很多。带我们进去的是岩泉寺当地的导游。到大雄宝殿时,导游让大家对着观音顺次跪下,先讲解这个地方抽签的方式并不是摇签筒,而是用手在身后的签筒里抽。
记者正纳闷怎么从后抽签、难道要退到供桌边去抽时,已经有一位工人员拿着签筒顺次让游客一个一个的抽了。数了下没抽签的人,全团15人除了记者和一对夫妇,12个人都抽签,拿签单每人十元,共120元。要是拿到不理想签文,工作人员一般会建议再买香化解等,于是,这些团友中各自捐的钱就没法计算了。
到最后一个殿时,甚至有工作人员拿出小金牌表示已经开过光,捐十元就能得到一个保平安。这一次,除了记者和另一位女生,团队成员都捐了10元以上。在树荫下休息,听到一个操着广东口音的男子对另一个说,“刚才居然要我捐800元,这也太多了吧。”
●小记评点
部分景区开放旅游,但不可变为敛财。更不能利用人们向好的心理,以各种形式变相的收取费用。否则,一些慈善活动也就完全失去意义。长此以往,也只会让游客越来越厌恶类似的旅游景点。
满意之处 行程中导游很敬业
相比于2005年记者去石林一日游的经历,这次遇到的张导在各方面都很不错。对车上的老人小孩都进行照顾,特别是在两处购物点时,竟然进来催促游客,提醒以免耽误了景点的正常游览时间。
记者计算了一下,第一个购物点用去20 分钟,第二个购物点用掉了30分钟,比记者当年跟团一呆一小时的境况有了天壤之别。在游览景点时,有当地人招呼游客取相片之类的,导游也会提醒:“别去,收钱的。”
一路上,导游都在反复交强调不要乱扔垃圾。闲聊时记者惊奇的发现导游小张是大学毕业,并且已经拿到国家级导游证书了。在从前,这样的“大导”基本不接一日游团队。
●小记评点
询问其他团的游客,他们也认为导游很负责。看来经过这么久的提高导游素质建设后,的确收到了良好效果。
●记者手记
经过这次暗访,记者欣喜的发现导游队伍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行程安排基本符合新版旅游合同要求,比如“日进购物店不超过两次”。但即便如此,没有签订旅游合同和未购买保险变成了硬伤,导致一日游完全没有被纳入法律保护范畴中。将来还会有什么变化就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