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峡谷之子---傈僳族

 

在怒江的土地上,生活着12个世居民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7.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超过92%,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比率最大的地区。
  怒江州傈僳族人口为23.487万多人(1999年统计数字),占全州总人口51%;是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最广的民族。
  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和彝族的先民同为秦汉时期的"叟"、"藁"、"濮",在唐代是"乌蛮"部落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唐代樊绰所著的《蛮书》中,首次出现了"栗粟"这个族称。到了明代杨慎编纂的《南沼野史》中,"傈僳"一词成为正式的族称。
  那么,为什么要叫"傈僳"呢,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汉语中的"栗"为坡地上生长的栗,板栗等树木。"粟"是指谷子、高梁等粮食。傈僳指住在坡地上种植收获粮食的民族。
  第二种解释是:傈僳语中"栗"与"理"两字读音相同,"傈"有道理、真理的意思,"僳"是起动、争夺之意。傈僳指为真理而争辩奋斗的人们。
  第三种解释是:在傈僳语中发"礼"音的字意为"系带"、"缠绕",这正好与傈僳族腰系长带,头缠包头的服饰有关。因此傈僳的意思是"习惯于缠绕的人们"。
  第四种解释是:傈僳人自称"礼耻苏",意思是住在山林或山区的人。后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省去了中间的耻字,只称"礼苏",文人们写字时写成了"傈僳"。
  傈僳族学者史富相认为,在上述4种解释中,第一种和第四种比较合理。确实,从傈僳族的历史看,他们是一个世代居住在高山之上、峡谷之间,靠打猎种植为生的民族。在最早的关于傈僳族的记载中,他们"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常带药箭弓弯,猎取禽兽,其妇人则掘取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几经迁徒之后,他们开始定居下来。在山麓之下,峡谷之间建起村寨,种植玉米、养子、旱谷、青稞、麦子等农作物。
  在与高山峡谷共处的岁月里,傈僳族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艺术,无一不和大山有关,在他们的性格中,深深地烙上了大山之刚毅,峡谷之深邃的印记。

云南主题旅游线路云南经典观光游 云南摄影创作游 云南深度体验游 云南高尔夫旅游 云南VIP尊享游 云南包车自由行

云南旅游线路类集一日游 二日游 三日游 四日游 五日游 六日游 七日游 八日游 九日游 十日游 十一日以上游 丽江接团旅游线路 大理、丽江游 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游 大理、丽江、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游 昆明、大理、丽江游 西双版纳长线游 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游 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游

云南特色旅游专题云南温泉SPA旅游 云南元谋土林摄影 云南东川红土地摄影 云南罗平油菜花摄影 云南元阳梯田摄影 稻城亚丁旅游指南

关于本站』『常见问题』『预定须知
Copyright©2002-2023 云南旅行 - yunnantour.net 版权所有
电话:+86-871-63338882 || 手机:+86-18908891220 || 微信号(WeChat ID):kmtrip
QQ客服一: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QQ客服二:云南旅游线路咨询 云南旅游Gmail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