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旅游发展要多了解游客需求
根据预测,世界经济和旅游经济都将向亚太转移。而旅游产业对世界GDP的贡献率超过11%,其中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旅游增长最快。初步预算,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8亿人次,出入境各1亿人次。旅游业可成为住房、汽车后的新的消费热点。旅游业可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与旅游相关产业已达到110多个。而我国旅游业从业人数超过千万,相关行业超过6000万,每年新增50到100万人次。
“云南旅游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昆明的旅游二次创业应当优化软环境,抓好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都不应放过,昆明完全可以在历史文物上做文章,借此开拓南亚、东南亚旅游市场。”这是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在4月27日,由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昆明学院承办的首次“昆明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说的话。
论坛以“中国面向西南桥头堡建设与昆明旅游二次创业”为主题,宗旨是汇集各方智力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前瞻性咨询服务,为县市区和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性咨询和诊断服务,推进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新昆明建设。
要找借口多要政策
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吴文学表示,昆明市和云南省是中国旅游业的先行者,应当在旅游二次创业中有所作为。昆明应当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尤其要借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的契机,把旅游市场向外扩延,应当在旅游二次创业中打好“外国牌”。昆明可以考虑申请在旅游产业再投融资方面给予优惠,也可以发放旅游企业债券,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等等。这些已经给了海南的政策,同样可以给昆明。
要多了解游客需求
昆明学院旅游系主任、《旅游研究》杂志主编窦志萍发言说:旅游者原来对昆明的印象是温和、安静、美丽和慵懒的,现在则多了一些绿色、时尚、国际、商务的印象。近年来,昆明的游客总量虽然上升,但旅游地位、旅游收入占总量比例却在下降,这说明昆明急需要了解游客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们要怎么做,只有了解了游客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这样发展的旅游才会越来越好。另外,昆明,现在缺乏标志性旅游项目,没有什么能够代表昆明形象的,人才服务意识也不够,没有国际化的激励。
要融入国际跨国旅游的价值链
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的吴瑛认为,昆明应当与东南亚、南亚就旅游产业链构建起一体化的格局。与此同时,建立省级跨国旅游利益分配模式,融入国际跨国旅游的价值链,以便更好地提升国际竞争力。昆明应首先在城市内部形成旅游相关产业的优势互补与配套发展,形成旅游区域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来的人流,带动起信息流、资金流,推动周边其他城市的发展,使昆明成为东南亚、南亚旅游圈中的龙头城市。
本次论坛受到中央、省级驻昆主流媒体和省市相关媒体高度关注,现场有30余记者进行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