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狂欢节落幕 9公园迎客27万
昆明9公园 3天迎客27万
今年五一小长假由于假期短,大多市民选择在市区内的各大公园走走,驾车出游的市民也是选择到100公里以内的景点游玩。据相关统计数据,3天假期,昆明市区内9大公园共接待游客27万左右,外地入昆游客不多。
昙华寺
“奶瓶喂鱼”抢游客
金殿名胜区五一期间入园的游客与去年相比略有增长,达到3万人次;而黑龙潭公园和郊野公园的入园游客都不多,分别在1万人左右,黑龙潭相关人员介绍,小长假期间,因交通情况开车入园的游客并不多;郊野公园小长假期间每天迎来400多人自主烧烤,同时以家庭为单位来种纪念树的市民比较多;昙华寺公园,由于有招牌玩乐项目“奶瓶喂鱼”以及首届“尼康木瓜花杯”摄影作品展示等活动的助阵,加上今年通达条件的改善,五一期间前往昙华寺的游客达到2万余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0%左右。
大观公园
3天入园近5万人
“假期时间过短,很多市民选择到就近的公园走走。受天气以及昆明狂欢节花车巡游影响,多条直达大观公园的公交线路不到达,使得游玩市民少于去年。”大观公园的相关工作人员说,从三天的入园人数统计来看,5月1日当天入园的游客是最多的,达2万多人,总体来看,三天入园近5万与去年入园人数持平。
昆明动物园
“马戏表演”受欢迎
“昆明动物园在本次小假期中并没有受花车巡游影响,三天入园的人数与去年相持平,达到5.5万人。”公园内的相关人员说,园区的保留节目——马戏表演深受入园家庭和游客欢迎,因游乐设施齐全,不仅有小朋友的玩乐项目,新增加的弹跳机、飞舟冲浪和跳楼机也吸引了许多成年人前来参与游玩。
野生动物园
环尾狐猴成明星
五一小长假,忙着到野生动物园看动物的家庭比较多,虽然园区开了5个入园窗口,但在外排队等候也还是需要半小时。野生动物园在三天小假期中,共接待3.5万游客,比去年要多出20%左右。
五一期间,野生动物园里快半岁的红毛小猩猩“乖乖”当着游客爬栏杆、朝游客“抛媚眼”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赏;一对出生不久的环尾狐猴宝宝也成为此次五一节的新明星。今年云南野生动物园也参加了2010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的花车巡游,并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为主题,被鲜花簇拥着的“兽中之王”及熊猫、孔雀等动物宝贝,赢得市民的掌声并争先恐后与它们拍照留影。
云南民族村
“目瑙纵歌”很成功
云南民族村在5月1日至3日推出的景颇族目瑙纵歌狂欢大获成功,仅三天就迎客3万多人,特别是晚上6点以后向游客开放的夜场,每晚入园参加村寨狂欢的市民多达数千人。目瑙纵歌大狂欢在景颇族村寨举行,展现的是原生态的民族节日,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
世博园
“竹竿舞”是亮点
据世博园负责人介绍,每天入园的游客大多都在1万人以上,因今年门票价格优惠幅度大,吸引了多数家庭一起入园。从三天统计的数据来看,入园的人数达3万人次,比去年高出了20%,园区内开展的“跳竹竿舞”成为互动节目的亮点。
本报记者 高燕
“泰国黑蝎王”
正义路为你烤蜘蛛
为什么昆明狂欢节会有那么多人?为了看歌舞表演?不全对。走到位于昆明老街正义路的美食一条街,你就会像路上所有其他人一样,为了美食,走不动路;来到南屏街广场上,你的脚步也会被音乐“吸”停……
吃美食一街尝
正义路美食街,美食俘虏你的胃 本报记者 张永强 摄
站在正义路美食街的一端张望,正义路几百米的路段内,除了中间两排摊位,人行路的其他部分路段全被游客占据。
弥渡卷蹄、宣威火腿、云南调味酱、大理雕梅……在云南办美食节,云南各个州市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经典“菜色”,这些统称为七彩云南区。除此之外,全国各地的美食也不一而足,什么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雪梨汤、重庆辣椒、内蒙古奶片等共同组成了中华美食区。大多数摊位都摆出了各种美食供游客试吃,有的游客哪怕不买,也要从头到尾,尝遍美食。
这一届的美食街非常整齐,一条街都采用统一风格的招牌,正中间标注会明确告诉你此摊位卖的是英国食品还是重庆辣椒。像国际风尚区的美国、比利时、波兰、西班牙、俄罗斯等外国食品专位,还分别挂出了各国的国旗,别有一番风情。国际美食区不得不提的是“泰国黑蝎王”,这个摊位卖的烧烤一般人还不大敢吃,蝎子、蜈蚣、蜘蛛、海马,一些小姑娘光是看到这些昆虫就要尖叫了,更别说是放进嘴里。不过,越是稀奇古怪的美食,也越有吸引力,在众多围观者中,总会不时跳出大胆的男士,眼一闭嘴一张,做个先吃“蜘蛛”的人。
昆明狂欢节,白天有吃的晚上有赏的 本报记者 张训武 摄
除却这条美食街,位于东寺塔下的长街宴,也宾客满棚。早在狂欢节的第一天,长街宴的140张桌位就成了抢手货。而主办长街宴的公司今年除了提供固定的滇味八大碗,还添加了其他特色菜。而且一天提供中午、晚上两场,好让更多顾客能吃上这一年一次的长街宴。
听音乐无国界
南屏街广场,摇滚音乐演出 本报记者 张永强 摄
正义路美食街对面的南屏街广场上,国际音乐节也同时上演。这一场国际音乐美食节是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第一次举办,颇为壮观。每天三场表演,几乎场场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一位音乐节的负责人介绍,可能因为白天阳光太烈,很多观众都要打伞看演出,到了晚上温度下降,再加上夜晚的灯光效果,演出效果是最好的。
所谓国际音乐节果然名副其实,20多个乐队几乎都是来自不同国家,尤其以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为主。一个由中、法两国青年共同组成的乐队,还特别准备了献给玉树灾区的原创歌曲。在这些乐队中,还不乏像“三跺脚”这样的国内知名乐队,他们除了表演布鲁斯、乡村、摇滚等各式风格的歌曲,还为观众带来了民族歌舞。
这场国际音乐节的音乐风格多以国际流行、摇滚为主,按道理吸引的应该都是年轻观众,但仔细看下来,观众中却不乏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们。一位52岁的李阿姨说,其实自己根本听不懂台上头发黄黄的外国人在唱些什么,但她觉得还不错,而且,狂欢节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气氛。这可能就是音乐无国界的力量吧!
这位负责人表示,如今国内各大城市的音乐节越来越多,北京有迷笛音乐节、成都有热波音乐节,希望这次昆明狂欢节的国际音乐节能成为一个尝试,培养昆明歌迷的爱好,让昆明也尽快拥有自己的国际音乐节。
生活新报 记者 闵楠 武艺漩/文 张永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