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桥头堡” 世界旅游在昆抢抱“新希望”
2009旅交会在雪后初晴的春城落幕了。
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1个省市区的朋友,在中国-东盟旅游市场的桥头堡昆明深情拥抱。
6456份合同、1.04万个意向性协议、149万人次的意向组团人数……不论从成果还是从时机来看,2009中国国际旅交会都不同以往。而更重要的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这是中国-东盟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重大标志。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东北亚与东南亚的旅游合作将打开历史新一页。有权威人士断言:虽然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散,但世界旅游业的“新希望”将在两个月后雄起。
“桥头堡“提供新机遇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博士在本届旅交会上说:这届旅交会让世界旅游来到昆明,就是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桥头堡”相聚,将促进人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自由行走。换句话说,2009中国国际旅交会,为世界旅游抢抱“新希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大批旅游产品的成功推介,众多旅游景点的全新展示,政府和企业间的系列合作协议和战略框架顺利签署,旅交会让五大洲朋友在昆明找到了旅游市场的一个“新希望”,那就是打好“中国-东盟旅游市场”这张大牌。
旅交会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首届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它发出的声音振聋发聩:2010 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届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携手度过金融危机难关,抢抓机遇开拓新资源新市场,全球旅游经济将从这里走出衰退,国际旅游业普遍关注的出境旅游市场将从这个区域的旅游市场复苏”——这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共识。
站到世界旅游最前端
如果说,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云南旅游业带入了一个全新发展历史阶段;那么也可以说,2009年中国国际旅交会的成功举办,让云南和昆明都站到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最前端。
在这次旅交会上,云南16个州市带着发展旅游业的美好愿景齐聚一堂,昆明成为云南这个旅游文化大省对接世界市场的一座桥,也成为世界旅游业谋求在中国、在东盟开拓市场的一扇窗。在旅交会上,云南让世界看到了多条东盟精品旅游线路,“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昆明—吉隆坡”、“昆明—新加坡”、“昆明—河内”、“昆明—胡志明市”……这些航空、陆路旅游线路正在成为精品,这是云南旅游对世界旅游特别是中国-东盟旅游的巨大贡献,它们将会成为世界旅游对接中国和东盟10国的重要基础,而昆明在其中首当其冲,立于门户枢纽的一端。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的历史关头,云南省政府不失时机地在旅交会上向世界展示了发展旅游业的蓝图:今后5年将实施“特色生态、民族文化、商务会展、乡村旅游、康体休闲度假、边境旅游、旅游企业改革”的“七大工程”。到2015年,云南将实现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亿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超过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云南由此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首席记者肖宇辉报道)(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