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滇游客 5年何以翻倍?
云南旅游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到2015年,每7个中国人,就会有一个到云南来旅游。这是未来几年,云南旅游在数量上的一个目标。
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编制《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计划纲要》,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市县、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抓好边境旅游,全面启动游客服务中心,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等。云南旅游产业已在为倍增计划努力。
从0增长到1亿容易,在1亿的基础上翻倍,似乎就不太轻松了。
现状
云南6成旅游资源待利用
一边是大理丽江的不堪重负,一边是大量新兴旅游区对游客的急切盼望,整个云南形成并不平衡的状态。昆明风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伯威透露,经过国内相关旅游专家、学者的多次考察和认证,并进行探讨后得出一个平均数字,目前云南旅游资源利用率只达到40%左右。云南本来就骄傲在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资源利用率还不高,这就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朱伯威看来,2015年云南旅游接待人次能否翻一番,关键在于云南旅游资源的利用率能否得到倍增。
多样性成就了未来云南旅游的潜力,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游客在云南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情,不会跟大理丽江重复。但这些旅游资源同样丰富的地方,想获得一些关注并不太容易。
“我们是非常希望游客能多给红河一点关注的”,红河州旅游局局长张碧伟表示,红河旅游特别希望能从大理丽江等地分流一些客源过来,但似乎想要这样并不容易,“主要是红河旅游现在知名度不高,除了元阳梯田外,似乎省外游客对红河其他地方就没有了解了”。
滇西一线近饱和
按照现有的接待能力,每到大假来临,传统的云南旅游热区——大理丽江,特别是丽江,接待能力已近饱和。云南康辉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肖刚表示,到云南的游客,有80%会选择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一线。而按照目前云南年接待1亿多游客来测算,实际到达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地的旅游者已近8000万人次。
相当于云南人口两倍的游客数量,显然已经让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不堪重负。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刘志敏告诉记者,云南旅游现在最集中使用的就是丽江,古城和周围几个景区景点有时都在超负荷运转。目前云南旅游资源利用率非常低,2008年十一黄金周时,据丽江市相关部门统计,10月1日当天,丽江有3000多人“露宿街头”。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丽江旅游接待人数达344万人次,大理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48万人,同比均在增长。
“我真不敢想像如果游客数量再增加一倍,丽江会变成什么样”,在丽江古城开客栈7年的湖南人邹炳余说,平时客栈的入住率都已达7成,遇到有节假日,哪怕是小长假,客栈都可以爆满,“光是省内游客都应接不暇”,如果遇到黄金周,用邹炳余的话说,“简直要了命”。
业内人士表示,大理丽江的接待能力可以提升的空间实在很小。毕竟,游客显然更愿意住在古城而不是新城,虽然丽江开发了束河,大理正在开发喜洲,但这些显然无法应对未来还在持续增长中的游客数量。
旅游开发重景区轻线路
刚刚结束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未来云南旅游一系列目标。提出建设六大旅游区、培育八大旅游产品,建设9大康体度假休闲基地、60个旅游小镇、30个文化旅游示范线、8大会展商务旅游基地。线路方面,尽管打造五条旅游线路已提上议事日程,五条线路已经涵盖滇西南、滇西、滇东南、滇东北,一系列正在崛起的旅游目的地都涵盖在外来紧急开发的线路中。
然而,五条精品线路的规划,并未设计相互之间如何合作共赢等具体操作事宜。比如开发滇西南热带雨林及多国精品旅游线路,但并未提及这条线路是否与滇西一线,特别是昆明——大理一线联动。“开发系统性的线路产品,是拓展旅游市场最重要的,却也是州市领导最容易忽视的地方”,朱伯威如是说。
分析
整条线式开发旅游资源
“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不是点式的开发,而应该是一整条线式的开发”,朱伯威认为,丽江的成功,实际就是整条线式旅游开发的成功。
1995年以前,丽江在省外还没有任何名气,即便在云南做旅游的人看来,也还只是一个地名的概念,没有任何知名度,更没有旅游景点这样的概念。而那时候的大理,却因为一系列影视作品、甚至金庸的小说,使中国人对大理有一定的向往。当时的省长和志强带着一批专家、企业家等,在沿线做了一件值得云南人铭记的事情,一场现场办公会议,拍板制定了开发云南滇西北“大理-丽江”旅游精品线路的战略决定。此后,政府开始对此区域进行大规模战略开发,投资建设高速公路、高星级酒店,对接待设施的开发等,短短5年后,’99世博会的时候,丽江已形成了批量客源市场,为云南旅游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在朱伯威看来,这就是旅游资源利用率提高的典型代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带动旅游市场总量的提高,这就是“大项目带动大市场”的典型代表。在未来的旅游线路开发中,云南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模式,用成熟的景区带动不成熟的,拓展成一条线。
想办法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了只从大理丽江看云南,忽视云南很多同样美丽的地方。
朱伯威告诉记者,在业内看来,地接旅游产品有“不重复”这一特点,也就是说,一名游客去过一个地方,很难让他再去第二次。但如果云南做出了很多精品旅游景区,有多条线路可供游客选择,那很多游客来云南游览过其中一条线路后,很有可能再次来到云南,光临其他旅游地。这样一来,云南旅游资源利用率能得到倍增,到云南的游客重复旅游率就会提高。如此,云南地接市场格局就会被改变,就能打破过去不重复观光的概念。使到云南的游客有重复入滇的条件和可能性,这样2亿人次就有保障和支撑点了。
朱伯威以最具代表性的红河州来做举例:虽然这些年红河州政府方面做了大量的旅游开发工作,但是都没有形成批量旅游资源。他认为原因在于,旅游景点分布太散;景点没有唯一性,严重缺少带有区域性旅游资源形象代表的景点。即使是元阳梯田,但是它属于专项旅游产品,不适合批量客源市场开发。
线路地区垄断应打破
旅游开发画地为牢,不愿与邻居联合,害怕收益被别人抢走,依然是云南旅游市场开发中,最致命的观念。“现在云南旅游开发‘画地为牢’的理念仍未打破,因此开发模式上缺乏整体包装” ,刘志敏告诉记者。
大理、丽江一线的成功,实际就是打破了区域垄断,由上级主管部门配合所有部门召开现场会议决定,形成今天的滇西旅游黄金线。而现在云南旅游市场中,还有许多线路需要打破地区垄断,以滇东旅游线为例,云南五龙至贵州兴义一线,具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综合度高。刘志敏认为这条线路如果开发得好的话,很多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会喜欢上这条线路。要开发和促销一条旅游线路,需要政府及资源端、渠道段共同努力完成。例如红河,目前景点开发力度都很强,但是没有把这些景点连成一条旅游线路,产品现在还没有转化为商品。而旅行社如果想将大批游客带进此条线路,投入成本之大、价格之高,导致目前没有旅行社能把大量游客带进这条线路。
刘志敏说,要打破区域垄断,主要靠上级部门政策上的倾斜。他们应有意识地引导中小型旅游企业做专项旅游开发,同时扶持一些中小型企业,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加强市场营销
货好也要吆喝得好,但云南的旅游营销,似乎只有政府部门在吆喝。
刘志敏认为,和其他省份比较起来,云南旅游营销还停留在政府宣传层面上,没有进入市场营销的层面。而旅行社开发新旅游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旅游产品受保护度极其低,这样一来,存在旅游景区景点“热的越热,冷的越冷”的现象。
而省外的一些旅游营销,已经把侧重点放到了一些非热点旅游景点宣传上。云南省应该把旅游宣传重点放在那些有资源,但是没有能力做大规模宣传的地方。不能只宣传云南的优质旅游资源,应该向一些新兴旅游景区、景点或者现在正在发展的景点倾斜。应对云南旅游营销分段宣传,对知名品牌的宣传应该走出国门,吸引国外游客;对于周边市场宣传,应该更多地加大对新开发的旅游产品的宣传。但要从资源、渠道和客源三方面进行捆绑营销。
走专业化的营销道路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云南旅游产业大会虽然提出,将支持一些中小型专业旅游营销公司。但光靠这些旅游营销公司来整合资源,难度非常大。
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一系列云南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如保山腾冲、如玉溪抚仙湖-星云湖,已经被列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这些“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都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而基础设施中,首推交通。
产业大会期间,昆明康辉旅游集团的代表对腾冲整个资源情况,交通状况及接待设施条件等做了考察。感觉到腾冲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如果想把腾冲旅游资源全部调动起来,做活腾冲旅游,最大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现有交通状况。保山市委书记熊清华表示,未来两年将打通“保山-腾冲”高速公路,届时将大大缩短前往腾冲的交通时间。
近年来,开发腾冲的力度很大。柏联温泉SPA副总经理陈菁源介绍,机场建成后,飞腾冲的航班,从每天一班迅速增加到7班,对腾冲旅游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和顺古镇的游客数量正在几何增长。
单一依靠飞机来运输游客,显然不太现实。记者了解到,西双版纳的最高纪录是每天飞36个航班,靠飞机带动的游客量一天最多也就4000人左右。朱伯威则透露,在云南旅游热点地区大理,大巴车为当地带去了70%以上的客源,高峰期间每天有上千辆大巴往返于昆明大理之间。但目前利用大巴前往腾冲,对于很多游客来说,太辛苦。云南其他很多地区同样存在着交通不便的问题。
云南现在很多地方的旅游接待能力,一样不太乐观。很多景区只能满足某一种类客人的需求,比如滇东南、滇南等地,都缺乏高档酒店等设施,无法满足高品质团的需要。事实上,旅游线要能具有接待不同旅游团队、不同旅游需求客人的能力,旅游景区才有可能形成批量客源。
景区需要特色文化支撑
“四川作为‘休闲之都’,可以说每一个打麻将的四川人都为这一品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刘志敏表示,然而云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却没有太多的特色文化来支撑云南旅游。穿着各种少数民族服装的景区导游、看似热闹实际宰客的各种婚礼、四处都在跳的几个民族舞蹈,传统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从未经过系统性的整合与综合利用。现在旅游并不是资源利用型旅游,相反则是产品引导型旅游。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名山大川已经不具有唯一的吸引力,相反一些特色项目等,反倒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
如果依靠传统知名的景区景点,单一的市场结构,要达到1亿人次向2亿人次的提升,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过去设计的环境容量、景区承载量等都对此有一定的限制,现在有的景区景点都在高负荷运转,一味地扩大游客接待量,只会是资源破坏性的发展。
作为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政府一再倡导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与体验并重的旅游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还要一些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支撑。如何营造对外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文化氛围,这一点当然非常重要。在做休闲旅游来说,旅游目的地的人,应该更多的考虑“用什么来吸引别人”。云南不缺名山大川,但是很多地方是“抱着金饭碗要饭”。
滇东一线大有可为
几年前,朱伯威提出滇东旅游作为未来云南旅游又一新精品线路这一设想,得到的反响却截然不同。作为市场经营的代表,旅行社业界的一片反对声,大家纷纷质疑,这条线能否吸引客源,能否为旅行社带来利润,而社科院方面专家却表示出了赞同之意。
在他看来,滇东旅游在旅游承载能力方面,有南昆线、324国道的支撑,昆明到罗平只需要4 个小时。滇东沿线师宗,有便利通达滇南、滇西南等地区的优势,将来有成为复合型旅游者中转站的优势。从复合型客源市场角度来说,沿线不但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瀑布”、“中国最美的峰林”等自然旅游资源,而同时布依族、壮族聚居区的独特少数民族人文旅游资源,也对各类型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这一区域,还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设计出如“昆明-石林-彩色沙林-师宗-罗平”、“彩色沙林-师宗-罗平-兴义”、“师宗-泸西-普者黑”等多条旅游线路,还能开发出以喀斯特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尤其是师宗凤凰谷,可以打造成为国内及东南亚最大的天然环境中“生殖文化和性文化博物馆”式主题公园。
朱伯威的理想是,打造“昆明-罗平”旅游线后,能与已有的昆明-丽江、昆明-西双版纳两条旅游线,共同组成云南旅游“大三角”架构。
支招
滇西线路向南延伸
在云南旅游产业大会上,推出了多条集观光、休闲、健体、边境旅游精品线路:以昭通等滇北、滇东南文山为主的滇东南等五条旅游线路战略布局,通过热点旅游景区、温冷旅游景区及待开发旅游景区,一个梯次滚动建设,来实现到2015年旅游人次翻番的目标。
目前“昆明-大理-丽江”这条旅游线,占到入滇规模观光旅游者人数的80%以上,而版纳占到了15%左右,云南其他地区则分摊了剩下的5%的入滇游客。这其中不包括背包客、自驾车、自助游游客数。
现在,一条从大理丽江向南,经过腾冲,再延伸到德宏,又从德宏达到东南亚各国的旅游线路,正在设想中。肖刚说,大理丽江主要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而腾冲主要以体验式旅游为主,从滇西大理丽江旅游线延伸到腾冲,再激活云南老牌旅游景区瑞丽。瑞丽作为云南第一代旅游景区,和版纳一样属于边疆少数民族观光资源,尤其瑞丽带有边贸旅游资源。瑞丽沉寂多年后,随着腾冲旅游的崛起,能够带活瑞丽丰富的边境、边贸旅游,使“老树发新枝”。
肖刚指出,云南未来不但有“昆大丽”、“昆腾瑞”这样的旅游线路,还将形成滇西旅游大环线。滇西北都带动活跃以后,游客的承载量将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游客容量增大,这就是打通腾冲旅游节点的战略意义。
从周边国家引入国外客源
云南境外游,长久以来只是云南游客出去,很少从境外引入客人。“长久以来,从中国去到越南等东南亚的游客数量很多,但进来的客人就少了”,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政务参赞翟雷鸣表示,云南旅游应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多从他们那里输入一些游客。而越南驻昆总领事阮洪海,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他希望云南多与越南北部合作,新机场开通后,将开通昆明直飞西贡的航班,这样很多欧美客人,就可以直接从西贡来到云南。而如今,如果想从西贡到昆明,只能先坐火车到老街,再从河口坐大巴到昆明,交通不便限制了许多游客从越南到云南。此外,云南还可以在越南沙巴建立游客接待中心,沙巴是越南最著名的避暑胜地,有很多来自欧美的游客,云南可以设立机构专门为他们提供服务,让他们更便利的达到云南。
而目前,云南部分州市已经开始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记者从普洱市旅游局了解到,一条从普洱出去到老挝,再从老挝到越南,又从越南返回云南的旅游线路,正在规划中。(记者 田丽 马丽娅 云南信息报)